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900-2008)
来源: 发布日期:2014/5/1 10:01:32浏览次数:2367次字号:小|大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企业和拥有电镀设施企业的电镀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电镀企业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对电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也适用于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工艺设施。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本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企业向环境水体的排放行为。
企业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时,有毒污染物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镉、总银、总铅、总汞在本标准规定的监控位置执行相应的排放限值;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由企业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其污水处理能力商定或执行相关标准,并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城镇污水处理厂应保证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应排放标准要求。
建设项目拟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放水系统排放废水时,由建设单位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按前款的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GB/T6920-1986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7466-1987 水质 总铬的测定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7-198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8-1987 水质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69-1987 水质 汞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7470-1987 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7471-1987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7472-1987 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7473-1987 水质 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GB/T7474-1987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7475-1987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78-1987 水质 铵的测定 蒸馏和滴定法
GB/T7479-1987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7481-1987 水质 铵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7483-19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7484-19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7486-1987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T7487-1987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GB/T11893-1989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1894-1989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
GB/T11901-1989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11907-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08-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
GB/T11910-1989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11911-1989 水质 铁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12-1989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
GB/T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6488-1996 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红外光度法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HJ/T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HJ/T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T4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67-2001 固定污染源排气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84-2001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T195-2005 水质 氮氨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199-2005 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345-2007 水质 总铁的测定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镀
指利用电解方法在零件表面沉积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层的过程。包括镀前处理(去油、去锈)、镀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钝化、去氢)。
3.2 现有企业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电镀企业、电镀设施。
3.3 新建企业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镀设施建设项目。
3.4 镀锌
指将零件浸在镀锌溶液中作为阴极,以锌板作为阳极,接通直流电源后,在零件表面沉积金属锌镀层的过程。
3.5 镀铬
指将零件浸在镀铬溶液中作为阴极,以铅合金作为阳极,接通直流电源后,在零件表面沉积金属铬镀层的过程。
3.6 镀镍
指将零件浸在金属镍盐溶液中作为阴极,以金属镍板作为阳极,接通直流电源后,在零件表面沉积金属镍镀层的过程。
3.7 镀铜
指将零件浸在金属铜盐溶液中作为阴极,以电解铜作为阳极,接通直流电源后,在零件表面沉积金属铜镀层的过程。
3.8 阳极氧化
指将金属或合金的零件作为阴极,采用电解的方法使其表面形成氧化膜的过程。对钢铁零件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过程,称为发蓝。
3.9 单层镀
指通过一次电镀,在零件表面形成单金属镀层或合金镀层的过程。
3.10 多层镀
指进行二次以上的电镀,在零件表面形成复合镀层的过程。如钢铁零件镀防护-装饰性铬镀层,需先镀中间镀层(镀铜、镀镍、镀低锡青铜等)后在镀铬。
3.11 排水量
指生产设施或企业向企业法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的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包括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排水等)。
3.12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指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面积镀件镀层的废水排放量上限值。
3.13 排气量
指企业生产设施通过排气筒向环境排放的工艺废气的量。
3.14 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
指用于核定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面积镀件镀层的废气排放量的上限值。
3.15 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 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1 现有设施自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表1 现有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序号 |
污染物 |
排放浓度限值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
1 |
总 铬(mg/L) |
1.5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2 |
六价铬(mg/L) |
0.5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3 |
总 镍(mg/L) |
1.0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4 |
总 镉(mg/L) |
0.1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5 |
总 银(mg/L) |
0.5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6 |
总 铅(mg/L) |
1.0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7 |
总 汞(mg/L) |
0.05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8 |
总 铜(mg/L) |
1.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9 |
总 锌(mg/L) |
2.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0 |
总 铁(mg/L) |
5.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1 |
总 铝(mg/L) |
5.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2 |
pH 值 |
6~9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3 |
悬浮物(mg/L) |
7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4 |
化学需氧量(CODCr,mg/L) |
10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5 |
氨 氮(mg/L) |
25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6 |
总 氮(mg/L) |
3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7 |
总 磷(mg/L) |
1.5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8 |
石油类(mg/L) |
5.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9 |
氟化物(mg/L) |
1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20 |
总氰化物(以CN-计,mg/L) |
0.5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L/m2镀件镀层) |
多层镀 |
750 |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
|
污染物
排放浓度限值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1
总 铬(mg/L)
1.0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2
六价铬(mg/L)
0.2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3
总 镍(mg/L)
0.5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4
总 镉(mg/L)
0.05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5
总 银(mg/L)
0.3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6
总 铅(mg/L)
0.2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7
总 汞(mg/L)
0.01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8
总 铜(mg/L)
0.5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9
总 锌(mg/L)
1.5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0
总 铁(mg/L)
3.0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1
总 铝(mg/L)
3.0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2
pH 值
6~9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3
悬浮物(mg/L)
50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4
化学需氧量(CODCr,mg/L)
80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5
氨 氮(mg/L)
15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6
总 氮(mg/L)
20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7
总 磷(mg/L)
1.0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8
石油类(mg/L)
3.0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19
氟化物(mg/L)
10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20
总氰化物(以CN-计,mg/L)
0.3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L/m2镀件镀层)
多层镀
500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4.1.4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设施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设施执行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先进控制技术限值。
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制的地域范围、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表3 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序号 |
污染物 |
排放浓度限值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
1 |
总 铬(mg/L) |
0.5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2 |
六价铬(mg/L) |
0.1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3 |
总 镍(mg/L) |
0.1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4 |
总 镉(mg/L) |
0.01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5 |
总 银(mg/L) |
0.1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6 |
总 铅(mg/L) |
0.1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7 |
总 汞(mg/L) |
0.005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8 |
总 铜(mg/L) |
0.3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9 |
总 锌(mg/L) |
1.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0 |
总 铁(mg/L) |
2.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1 |
总 铝(mg/L) |
2.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2 |
pH 值 |
6~9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3 |
悬浮物(mg/L) |
3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4 |
化学需氧量(CODCr,mg/L) |
5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5 |
氨 氮(mg/L) |
8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6 |
总 氮(mg/L) |
15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7 |
总 磷(mg/L) |
0.5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8 |
石油类(mg/L) |
2.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19 |
氟化物(mg/L) |
10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20 |
总氰化物(以CN-计,mg/L) |
0.2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L/m2镀件镀层) |
多层镀 |
250 |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
|
4.1.6 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若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须按公式(1)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产品产量和排水量统计周期为一个工作日。
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适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并按公式(1)换算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
式中:
4.2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2.1 现有设施自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执行表4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表4 现有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序号 |
污染物 |
排放浓度限值(mg/m3)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1 |
氯化氢 |
50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2 |
铬酸雾 |
0.07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3 |
硫酸雾 |
40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4 |
氮氧化物 |
240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5 |
氰化氢 |
1.0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6 |
氟化物 |
9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4.2.3 新建设施自2008年8月1日起执行表5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表5 新建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序号 |
污染物 |
排放浓度限值(mg/m3)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1 |
氯化氢 |
30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2 |
铬酸雾 |
0.05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3 |
硫酸雾 |
30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4 |
氮氧化物 |
200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5 |
氰化氢 |
0.5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6 |
氟化物 |
7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4.2.4 现有和新建企业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按表6的规定执行
表6 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
序号 |
工艺种类 |
基准排气量,m3/m2(镀件镀层) |
排气量计量位置置 |
1 |
镀锌 |
18.6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2 |
镀铬 |
74.4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3 |
其他镀种(镀铜、镍等) |
37.3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4 |
阳极氧化 |
18.6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5 |
发蓝 |
55.8 |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
4.2.5 产生空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处理装置,净化后的气体由排气筒排放。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放含氰化氢的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25m。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排放浓度限值严格50%执行。
4.2.6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气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的情况。若单位产品实际排气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须将实测大气污染物浓度换算为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并以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的换算,可参照采用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的计算公式。
产品产量和排气量统计周期为一个工作日。
5 污染物监测要求
5.1 污染物监测的一般要求
5.1.1 对企业排放废水和废气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有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应在该设施后监测。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须设置永久性排污口标志。
5.1.2 新建设施应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联网,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地现有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5.1.3 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国家有关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5.1.4 镀件镀层面积的核定,以法定报表为依据。
5.1.5 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排污状况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5.2 水污染物监测要求
5.2.1 对企业排放水污染浓度的测定采用表6所列的方法标准。
表6 水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
序号 |
污染物 |
方法标准名称 |
方法标准编号 |
1 |
总铬 |
水质 总铬的测定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GB/T 7466-1987 |
2 |
六价铬 |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GB/T 7467-1987 |
3 |
总镍 |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11910-1989 GB/T 11912-1989 |
4 |
总镉 |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1-1987 GB/T 7475-1987 |
5 |
总银 |
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质 银的测定 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 |
GB/T 11907-1989 GB/T 11908-1989 |
6 |
总铅 |
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0-1987 GB/T 7475-1987 |
7 |
总汞 |
水质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质 汞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
GB/T 7468-1987 GB/T 7469-1987 |
8 |
总铜 |
水质 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3-1987 GB/T 7474-1987 GB/T 7475-1987 |
9 |
总锌 |
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2-1987 GB/T 7475-1987 |
10 |
总铁 |
水质 铁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质 总铁的测定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 |
GB/T 11911-1989 HJ/T 345-2007 |
11 |
总铝 |
水质 铝的测定 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水质 铝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
见附录A 见附录B |
12 |
pH值 |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
GB/T 6920-1986 |
13 |
悬浮物 |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
GB/T 11901-1989 |
14 |
化学需氧量 |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 |
GB/T 11914-1989 |
15 |
氨氨 |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和滴定法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水质 铵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
GB/T 7478-1987 GB/T 7479-1987 GB/T 7481-1987 HJ/T 195-2005 |
16 |
总氮 |
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 |
HJ/T199-2005 GB/T 11894-1989 |
17 |
总磷 |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
GB/T 11894-1989 |
18 |
石油类 |
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
GB/T16488-1996 |
19 |
氟化物 |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GB/T 7483-1987 GB/T 7484-1987 HJ/T 84-2001 |
20 |
总氰化物 |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
GB/T 7486-1987 GB/T 7487-1987 |
说明:测定暂无适用方法标准的污染物项目,使用附录所列方法,待国家发布相应的方法标准并实施后,停止使用。 |
5.3.1 采样点的设置与采样方法按GB/T16157执行。
5.3.2 对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定采用表7所列的方法标准。
表7 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方法标准名称 |
方法标准编号 |
1 |
氯化氢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
HJ/T 27-1999 |
2 |
铬酸雾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HJ/T 29-1999 |
3 |
硫酸雾 |
废气中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废气中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见附录C 见附录D |
4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T 43-1999 HJ/T 42-1999 |
5 |
氰化氢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
HJ/T 28-1999 |
6 |
氟化物 |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
HJ/T 67--2001 |
说明:测定暂无适用方法标准的污染物项目,使用附录所列方法,待国家发布相应的方法标准并实施后,停止使用。 |
6 标准实施与监督
6.1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6.2 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均应遵守本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各级环保部门在对设施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在发现设施耗水或排水量、排气量有异常变化的情况下,应核定设施的实际产品产量和排水量和排气量,按本标准的规定,换算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和大气污染物基准气量排放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