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来袭,如何打理你的衣食住行?
来源: 发布日期:2014/5/6 10:33:22浏览次数:2471次字号:小|大
雾霾来袭,如何打理你的衣食住行?专家指出,空气污染严重时,公众应尽量减少外出,饮食清淡,室内避免开窗通风,外出时选择适合的口罩。
衣
选择口罩应仔细甄别,PM2.5口罩尚无国家标准
由于雾霾天气频繁发作,北京等地口罩热销。有市民接受采访表示,对于普通口罩是否能够阻挡PM2.5并不了解,更有被访者坦言:“戴口罩也就是个心理安慰。”
PM2.5可以说是雾霾天气的“始作俑者”,这种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直接被吸入人体支气管,干扰肺部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专家指出,如果避免不了在雾霾天气出行,就该考虑戴口罩。在雾霾天气下,PM2.5非常高的时候,佩戴口罩可以阻挡一部分粒子进入体内。但是,普通口罩是不能完全挡住极其微小的PM2.5粒子的。
据天津海河医院物资科科长萨百艳介绍,从防御原理上来讲,目前市面上所售口罩对PM2.5几乎没作用。因为PM2.5是一种微尘,任何口罩,只要与面部达不到100%的紧密贴合,就难逃PM2.5的侵袭。如果口罩对PM2.5有阻挡作用的话,那么口罩会非常细密,人呼吸起来也会很困难。
一些网络出售的口罩宣称对PM2.5的阻挡作用达到99%以上,对此专家表示,这类口罩对PM2.5的阻挡或隔绝或许有作用,但不会像其宣传的那样,能达到99%以上的效果。
此外,专家提醒,国家尚未制定“防PM2.5”口罩的质量标准,市场产品鱼龙混杂,消费者购买需谨慎。
由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可以恢复短期性的霾危害,因此短期的PM2.5环境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专家指出,医用的外科口罩如人们熟悉的N95口罩,可阻挡90%以上5微米颗粒,但应每天更换,破损或脏污应立即更换,适用有感冒发烧咳嗽等有呼吸道症状时,前往医院、电影院等不通风场所时使用。
食
清淡饮食,多吃维生素及抗氧化食品
网上有消息称,多吃含维生素多、抗氧化物质多的食品,如豆类、牛奶等可缓解PM2.5对人体的影响。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李强在出席“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时指出,多吃维生素及抗氧化食品,可能帮助清除PM2.5携带的致癌物在体内形成的自由基,另外因PM2.5对心血管系统也会造成影响,所以也建议公众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
此外,专家指出,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并且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D。据了解,雾天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住
避免开窗换气,空气净化器“作用有限”
室外环境受雾霾影响,空气质量差,维护好室内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专家提醒,如果PM2.5非常高的话,公众尽量不要开窗通风换气。此时,室内空气质量的维护非常重要,比如不要在室内吸烟,不要用污染性很大的生物燃料。
但对于选择了用绿色植物或是空气净化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做法,专家却并不认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李强表示,这样“作用非常有限。”他解释说,不可能指望靠在家里多放绿色植物、使用空气净化器就可以在雾霾天时把PM2.5降到符合标准的水平以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金良表示,有些植物不适合放在室内,比如会释放其他物质的植物。有哮喘、过敏史的人尤其要注意。不管是什么植物。晚上都不要放在卧室,因为它会和人抢氧气。
某些空气净化器同样应该慎用,例如臭氧类空气净化器。张金良特意指出,臭氧本身的氧化作用非常强,会带来新的问题。而一些用吸附材料来达到净化效果的净化器,则要经常更换。
行
避免室外活动,驾车应开启车内内循环
针对近期出现的雾霾天气以及较高的PM2.5数值,李强表示,国家权威部门每天都在发布PM2.5的数值,可以给公众的出行活动提供参考。“比如,当PM2.5的浓度达到15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那么老年人和儿童就应该尽量避免在户外有剧烈的活动,其他人群也要尽量避免在室外有剧烈的体力活动。”
专家表示,雾霾天气对健康极为不利,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和加重病情,甚至严重的会引起生命危险。
开车出行时,是否有隔绝PM2.5的良方?网上有说法称关闭车窗,开启车内内循环,能在一段时间后显著降低PM2.5值。有媒体进行了测试,在紧闭车窗、不开启空调和内循环的车内,测量出PM值为102。随后开启空调,并调至内循环状态,约20分钟后,车内PM2.5值降至59.6。而在车辆保持快速行进约30分钟后,车内PM2.5值稳定在57左右。报道称,在空气污染较重时,开启空调内循环模式,车内空气质量会相对好点。
特别提示
雾天最伤呼吸道心血管 可服用感冒药缓解病情
雾霾天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天”,这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专家提醒,下雾、降温的前两天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症状表现还不明显,但随后患者才持续增多,进入就诊高峰期。建议病人就诊要尽量避免扎堆以防交叉感染,有呼吸道疾病初期症状如咽痛等的市民可以服用一些感冒药缓解病情,同时多休息多饮水,避免感冒加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按时服药,如有胸闷等症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